这个话题要细说起来非常复杂,因为冰雪路面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极小,这时候什么ABS或者ESP的作用效果会大打折扣。下面咱们就大概说说其基本道理吧。
ABS的作用ABS主要是避免刹车时车轮抱死的,因为刹车力过大会导致车轮无法转动,在地面滑行。上图就是刹车抱死的样子,汽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冲,而车轮不转,在地上剧烈摩擦。
刹车抱死的危害:
1、车辆容易失控、方向盘不起作用
车轮在地上滚动时轮胎与地面之间是静摩擦力,地面给车轮的静摩擦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与车轮滚动方向相反的阻力,这个力会消耗汽车的动力,同时在刹车时可以让汽车快速减速。而另一个是垂直于轮胎平面的侧向力,这个力保证车轮能稳定地向前滚动而不至于发生侧滑。而且转弯也是靠地面对轮胎的侧向力完成的。
而车轮抱死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变成了滑动摩擦,滑动摩擦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它始终与轮胎滑动的方向相反,但是它无法主动改变轮胎滑动的方向。哪个方向的阻力越小轮胎就向哪个方向滑动。所以这时候汽车相当于失控了,方向盘也无法控制车辆运行轨迹,汽车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滑到哪里是哪里。
而ABS的作用就是检测到轮胎抱死后立马降低抱死轮胎的制动力,让轮胎恢复转动,轮胎恢复转动后摩擦力的指向性就明确了,汽车就可控了。
这里要提到一个名词:“滑移率。”简单来说就是刹车时轮胎与地面之间滑动摩擦所占的比例。此时轮胎与地面之间处于半抱死状态,一边滚一边滑。而有研究证明轮胎与地面之间滑移率在20%左右时摩擦系数最大,也就是能获得最大的制动力。所以ABS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控制轮胎滑移率,让其保持在最佳值,以获得最佳制动力。而其实现手段就是高频率的点刹。
ESP的作用ESP是帮助车辆保持稳定的系统。比如上图这辆车,由于车速太快,在左转弯时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已经不足以让车头改变运动方向了,此时车辆很可能转不过去弯而一头撞在山坡上。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转向不足”。
此时ESP会单独给左后轮施加制动力,这样一来汽车左后方就有种“被拽住”的力量,这个力量会使汽车有“以左后轮为圆心,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正好帮助车辆顺利转弯,避免撞向山坡。
由此可见,ABS和ESP玩的就是刹车,通过对刹车进行不同的控制来达到相应的目的。想玩刹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车轮与地面有足够的摩擦力。而冰雪路面偏偏就缺摩擦力。所以冰雪路面上这两个系统的性能都会大打折扣。
雪地里的ABS和ESP我觉得雪地里ABS最大的功劳就是能保证你方向盘不失灵,至于其他的作用真的不奢求了。因为在雪地里刹车抱死时ABS会松刹车,所以轮胎肯定会恢复转动,所以车轮不抱死这个功能可以实现。
但是刹车距离可能比车轮抱死时还长。比如你在雪地上踩刹车,由于摩擦力很小,所以车轮很容易就抱死了。这时候ABS系统立马松刹车让车轮恢复转动。然后ABS会再次进行制动,由于地面附着力非常低,所以制动力刚加上去车轮立马再次抱死,ABS就要立刻再次降低制动力,这时候ABS很难再去讨论什么滑移率了,因为地面摩擦力严重不足,没条件谈滑移率了,只能奢求车轮不抱死就行了。这时候汽车频繁的释放制动力以及制动瞬间的猛烈打滑会让车轮的有效制动时间非常少,路越滑效果越差,特别是在冰面或者碾压非常硬的雪地上几乎和没踩刹车一样。
而不带ABS的车此时车轮抱死,轮胎在地面持续摩擦,虽然摩擦力小,但是整个刹车期间摩擦力都存在,而且冰面并不是完全平整,这时候冰面的一些凸起可能会嵌入轮胎花纹,增加阻力。同时车轮可能会推起一些冰渣或者积雪挡在车轮前面,甚至冰面脆弱的地方轮胎能直接铲掉冰层接触路面,这都增加了实际制动效果。
而ESP同样是靠某个车轮的制动力去改变车身受力平衡以纠正车身姿态,但是路面摩擦力大幅度降低的时候即便对某个车轮施加了制动力,但是车轮与地面之间无法获得足够的摩擦力,所以实际上对车身动态的干预能力也会降低。
所以说下雪天遇到冰雪路面时除了ABS能防止车轮抱死,让我还能通过方向盘控制方向以外我是不会寄太大希望于ABS和ESP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比较保守的态度,并不是说这时候ABS和ESP就完全没用了。
汽车有ESP的话那绝对就有ABS,所以说在冰雪路面上遇到紧急情况时一脚踩死刹车并不会导致什么意外后果,而且这也是很正常的避险操作。但是要知道这时候ABS和ESP的实际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一般来说结冰路面或者积雪被压得很硬的路面是最危险的,而新鲜蓬松的积雪路面或积雪与水混合的路面情况会好很多。不过我认为这些都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就是控制车速、与前后车都保持足够足够的车距、经过不同路面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踩一脚刹车,试试感觉、集中精力,发现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有条件的可以换雪地胎、加防滑链,当然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