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用户选轮胎时,“高配套率”成了重要参考。但高配套率不是偶然,背后是主机厂极其严谨、复杂且漫长的系统工程,远非“看品牌、比价格”那么简单。它本质上是将轮胎视为车辆不可分割的核心性能部件,进行一场深度技术匹配。想知道新能源汽车轮胎推荐的关键?就得先看懂这套选择逻辑。
一、车厂选择原配轮胎的流程与核心考量
1、 前期技术匹配:始于车辆设计之初
轮胎的选择在车辆研发的早期就已启动,是与整车开发同步进行的。
定义目标性能:车企会根据新车的市场定位(是豪华运动、经济家用还是商用载重)、目标客户、售价区间等因素,预先设定好车辆的性能目标,包括:
操控性:转向精准度、过弯稳定性、抓地力极限。
舒适性:轮胎传递到车内的噪音(NVH)、对颠簸路面的滤震能力。
续航与经济性:滚动阻力直接影响新能源车续航和燃油车油耗。
安全:干/湿地刹车距离、水滑性能、耐久性。
载重与速度:根据车型确定负载指数与速度级别。
而后车企会向多家合作的轮胎企业发出技术标书,详细列明各项性能指标的具体要求、车型参数(如车重、动力、悬挂特性等)。
2、 严苛的测试验证:“实验室+实地”双重考验
这是最核心、最耗时的环节。轮胎厂商送来的候选产品需要经过多达数十项甚至上百项的严苛测试。
台架测试:在实验室内模拟极端条件。
耐久性测试: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模拟相当于行驶几十万公里的磨损。
高速测试:在转鼓试验台上测试轮胎在极限速度下的稳定性。
强度测试:冲击测试(模拟撞马路牙子)、脱圈测试(测试胎圈与轮毂的结合强度)。
实地测试:在全球各地各种极端路况和气候下进行。
性能测试:在专业的试车场测试干/湿地刹车、绕桩、过弯、噪音等。
路试:将装备候选轮胎的测试车开往世界各地,如:
极寒:中国黑河、瑞典Arjeplog,测试冰雪性能与低温脆化。
极热:新疆吐鲁番、美国死亡谷,测试高温耐久性和热老化。
高原:青藏高原,测试低气压下的性能表现。
高湿:海南、东南亚,测试湿滑路面性能和抗腐蚀能力。
匹配测试:验证轮胎与整车ABS、ESC、TCS等电子系统的协同工作是否完美。
3、 综合评估与抉择:性能、成本、供应链的平衡
通过所有测试后,车企会进行最终的综合评估。
性能达标:完全满足甚至超越最初设定性能目标的轮胎,才会进入下一轮考量。
成本与报价:性能达标的基础上,采购部门通过谈判争取优价,平衡预算。
供应链与产能:考察质量稳定性、产能规模(保障全周期供货),优先选择近主机厂的工厂以降低物流成本。(JIT准时化生产)
品牌匹配:豪华车型选一线高端轮胎提升调性;经济型车侧重性价比。
合作研发:头部车企与顶级轮胎联合研发,为特定车型定制化开发专属型号(OE特供版),性能或与零售版有差异。
4、一票否决项:安全与质量
安全是绝对的底线。任何在测试中表现出安全隐患(如在极限制动时突然失稳、强度不达标)的轮胎,都会直接被一票否决。
二、新能源汽车轮胎推荐
能在这样严格的筛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主机厂原配轮胎的品牌,必然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与产品竞争力。佳通轮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拥有70余年研发制造经验的外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胎配套市占率超14%。全年配套项目总数创历史新高,每生产 7 辆新能源乘用车就有 1 辆配套佳通轮胎。同时,佳通的高端配套占比不断提升,成功配套国产纯电超跑比亚迪仰望U9,实现首个奥迪主胎项目A3L、首个日系品牌项目马自达EZ-6以及小鹏汽车P7+、蔚来萤火虫#1、智已LS6、岚图梦想家等车型配套合作。并在前 10 大乘用车 OEM 集团中,有 8 家都选择了佳通轮胎,这无疑彰显了佳通轮胎强大的实力与可靠性,也为用户在选择新能源汽车轮胎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综上,主机厂选原配胎是多维度严选的结果,安全与性能皆有保障。用户关注新能源汽车轮胎推荐时,不妨以高配套率轮胎为重要参考,它们经深度技术匹配,能更好契合新能源车特性,助力提升行车体验。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