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词来形容新能源汽车,就是资源成本型产业,其无论是芯片,还是三电系统,都围绕着稀有资源来进行生产,所以生产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因此也在市场端产生了一个奇妙的现象,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推出的全新车型售价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竟仍很难盈利。这也令人好奇,如此高成本之下,电动车生产企业又该如何走出亏损泥潭?又该如何撼动燃油车地位?
锂矿疯涨70% 电池成本扼住车企咽喉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的成本中“三电”成本的占比要达到50%-60%,即电池、电机、电控,而电池成本占到了“三电”成本的70%,所以一辆电动车最贵的地方就是电池。但如今,锂矿价格疯涨,供应商无法降低供应成本,因此车企同样被高成本扼住咽喉,电动车的竞争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对此,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调侃道:“我要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广汽有一半的装机量和宁德配套,而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了汽车成本的40%至60%,我现在是给宁德时代打工。” 甚至他还表示,广汽目前已经打算自己造电池了。
广汽集团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这反映出目前国内各大新能源车企均受限于电池成本的现状。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则明确表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言外之意便是并不怪我。
根据生意社价格监测,8月4日电池级碳酸锂华东地区均价为48.02万元/吨,与年初(1月1日为28.2万元/吨)相比上涨70%。并且《选车网》在查阅宁德时代第一季度财报后发现,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53.97%,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23.62%。从中可以看出曾毓群所言非虚,这是否也反映出,作为巨头的宁德时代如今同样不好过?从中,也能深刻的体现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资源的依赖程度。
如此来看,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电动车销售体量的不断提升,镍、钴等关键矿资源的需求也将进一步与日俱增,成本方面压力同样会进一步增大。毕竟,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供应受到限制时,以往的规模效应就不再起作用了。届时,新能源汽车企业,只能以更高的价格去购买电池,导致车辆定价也会越发高涨,这又如何从消费者端去打动消费者?如何去实现被汽车行业视作“未来”的全面电动化?
高价仍难盈利 “物美价廉”一去不返?
纵然全面电动化是一个伪命题,但从根本上来说,新能源发展浪潮是不可逆的。毕竟就连大众汽车都开启了全面的电动化战略,因此以往传统燃油车“物美价廉”的传统,是否也将一去不复返?毕竟即便当下电动车有着高昂的售价,可众多新能源车企不仅仍难以盈利,甚至还深陷亏损泥沼,他们又能否顺利走出呢?
其中不仅包括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就连福特汽车首席财务官John Lawler都在近日表示,该公司纯电动SUV车型Mach-E以及其他部分插电式车型因原材料成本上升,目前已变得无利可图。
甚至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都也曾透露过,电池成本,是目前公司发展最大的障碍,“真正的制约,是以更低的价格生产电池。”但要知道,今年的锂、镍等金属价格出现飞速增长,成本也进一步上扬。从中也就能理解,为何众多新能源车企,即便进行了多轮IPO,并且销量已然实现飞速增长,却仍旧连年亏损。
毕竟,内燃机的技术成熟,原则上耐用性和使用年限可以碾压电动车。即便发动机研发成本高,可一旦成功,从车企方面基本上实现一劳永逸。并且假设发动机成本3万,可以使用到报废,电池成本3万只能用5-10年,更换电池又得3万,从消费者端,发动机在长期使用成本上也占据极大优势。
因此,从多方面来考虑,除非电池技术实现突破,否则新能源车企只能以高昂售价将压力转移到消费者端来进行盈利。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纯电动汽车价格超出他们预期后,面临着传统燃油车的“物美价廉”,他们又为何要选择电动车呢?所以新能源车企想要在没有外力打破以往稳固的供需关系的条件下,走出亏损泥沼是难上加难!
即便当下因油价高昂,有大量消费者选择纯电动车型,可随着更多车企开启纯电动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需求激增的情况下,供需平衡被打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或许会出现再一次的疯狂上涨。这时,电动车价格也将进一步上扬,与燃油车之间的平衡点也或许会再次出现,甚至天平会向传统燃油车倾斜!
写到最后:
曾经,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汽车行业将电动化视作“未来”,甚至有些国家曾提出过全面禁燃的倡导。暂不论纯电动汽车是否符合我国国情,仅如今电池成本便已然成为了电动车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即便是在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企都难以实现盈利,当政策的潮水褪去后,新能源车企又有几个能坚持下去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更何谈全面替代燃油车?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