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时代浪潮中,新能源产业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未来交通的绿色之路。
对于广大车主而言,时间就是效率。充电车即便采用快充技术,通常也需要 30 分钟至 1 小时才能将电量从较低水平充至较高状态。以常见的公共充电桩为例,多数功率在 120kW 左右,充满一辆续航 500 公里左右的电动汽车,大约需要 40 分钟。而在长途出行中,频繁快充不仅耗时,还可能因电池发热等问题影响电池寿命。
反观换电车,其补能速度令人惊叹。用户只需将车驶入换电站,自动化设备便能在短短 3 - 5 分钟内完成电池更换,这与传统燃油车加油时间相差无几。例如某新能源品牌汽车已在全国布局超过 2400 座换电站,其中高速换电站超 800 座 ,车主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长途旅行,都能快速完成补能,极大提升了出行效率,有效缓解了 “里程焦虑”。
碳中和时代的破局者:从行业痛点出发的技术革命
当全球交通领域碳排放占比突破23%(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双碳”目标的倒计时已然开启。新能源汽车虽被寄予厚望,但充电效率低下、电池寿命焦虑、基建滞后等痛点,仍在制约其大规模普及。
在此背景之下,云鹰的答案清晰有力:“换电模式是新能源规模化应用的核心解决方案。”
这一判断背后,是十年技术沉淀的底气——自2010年起,云鹰集团便高瞻远瞩,率先布局新能源产业,成为行业内的先驱者。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便是影响深远的双碳目标。而云鹰集团早在2010年就已提前踏上新能源领域的征程,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更是与国家双碳目标政策的推进保持着高度同频。
从2010年布局新能源产业,到2021年推出“换电商贸生态链”商业模式,云鹰集团以全自动化换电技术为核心,交出了一份覆盖“光储换充用”全链条的绿色答卷。云鹰新能源集团犹如一艘领航的巨轮,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全产业链布局为船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辟了一条“换电革命”的新航道。
技术硬核:三电一体的创新体系
充电车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频繁使用快充,会对电池造成较大损耗。快充时的高电压、大电流会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加速电池老化,缩短电池使用寿命。一般来说,普通充电车的电池在使用 3 - 5 年后,续航里程可能会出现明显衰减。
换电站采用集中充电、集中管理的方式,对电池进行精细化养护。换电站利用夜间低谷电价时段为电池充电,采用慢充方式,能有效减少电池损耗。同时,运营公司可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确保电池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数据显示,采用换电模式的电池,其使用寿命相比充电车电池可延长 2 - 3 年 。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关键时刻,云鹰新能源集团犹如一艘领航的巨轮,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全产业链布局为船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辟了一条“换电革命”的新航道。
云鹰新能源集团早在2010年就高瞻远瞩地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其团队成员在新能源汽车综合应用研究领域深耕超过1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底蕴。集团先后开发出“新能源车电分离换电全自动化系统技术”“光伏+换电站专利技术”“微风发电及多项配套设备技术专利”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就像一把把金钥匙,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极速换电,重新定义了补能效率。云鹰的“车电分离+电池银行”模式,更是打造了电池银行的“生命经济学”。
产业版图:智能制造与生态闭环的双轮驱动
在换电站布局方面,云鹰新能源集团采用“智慧型小站密网”战略,如同在城市中编织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充电网络。通过整合新能源汽车、智能充换电一体化系统及配套的电池银行服务,集团打造了一种新型换电商业模式。目前,集团已经在全国各地布局了多个换电站,这些换电站就像一个个能量补给站,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换电服务。用户只需将车开到换电站,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电池更换,就像给汽车“加油”一样简单快捷,彻底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
云鹰新能源集团在网约车运营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集团在全国各地拥有近70个网约车地牌,平台线上运营达15万余辆车。并且取得了枣庄纷享出行、广州纷享出行等网约车运营国家牌照。集团不断收购新能源汽车厂,并与数十车企新能源车型展开合作,2025年将新增20万辆网约车运营。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进一步扩大了集团的市场份额,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绿色、便捷的出行选择。
50万产能背后的“造车密码”,体现在湖北武穴基地的冲压车间内。柔性换电车专用生产线正全速运转——通过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为工厂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等等多项管理模块。通过这些管理模块对整个车间制造过程进行优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云鹰的野心不止于此,通过并购山东雷丁、四川野马等五大生产基地,2025年产能目标直指200万辆,覆盖乘用车、物流车、特种工程车全品类。
价值重构:商业向善的绿色承诺
这是一笔经济账:对比燃油,新能源带来了每公里成本急剧缩减等出行革命。这背后是规模化效应的胜利:标准化电池模组、集约化能源管理、智能化调度系统,让边际成本持续下降。
这是一笔生态账:节能减排带来等绿色贡献。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协同,拉动细分产业发展,带动社会就业,包括退役军人、大学生创业者等。
翻开国家政策图谱,从“双碳”目标的提出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始终与国家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云鹰新能源集团深度融入这一国家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集团的换电模式和新能源汽车产品,不仅减少了碳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绿色的出行方式,推动了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进程。
从珠江畔的换电站到布局海外工厂,从三分钟极速换电到千亿级生态布局,云鹰新能源用十年时间证明:真正的产业革命,不是颠覆,而是重构——重构能源利用方式,重构出行体验,重构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当每一块电池都成为流动的绿色能量,当每一次换电都在为地球减负,我们便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密码。这,就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云鹰答卷。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