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中华网汽车> 汽车维修间 > 车玻璃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车玻璃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发布时间:2022-01-29 11:51:09 原创 来源:中华网 阅读:4664
汽修技师 | 汽车维修技师
国家认证的汽车维修技师,15年德美日等各系车辆维修,擅长:疑难故障诊断维修,远程维修技术指导
咨询技师

外循环。开启外循环的话,是可以将汽车外部的空气吸进汽车内部,这样子可以减少汽车内外的温差,可以起到消除车玻璃雾气的作用,因为雾气就是车内外有温差造成的,所以车内外温差一致就不会有雾气了。目前汽车都是包括内循环和外循环这两种循环模式的,两者的工作原理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内循环模式的话就是讲汽车内部的空气吸入空调压缩机,经过压缩后重新吹向车内,一般在外部空气差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内循环,否则内循环无法促进车内的空气流动。外循环就是讲汽车外部空气吸进空调压缩机,压缩后再吹向车内。

本文内容为中华网·汽车( auto.china.com )编辑或翻译,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分享: 微信 微博
*
*
确定
取消

相关阅读

夏天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夏天起雾开外循环。夏季行车时司机都会选择打开空调来抵抗炎热的天气,时间久了之后,由于内外温差过大,各个玻璃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起雾现象,这时就需要打开外循环来解决起雾问题。假如夏天下雨天车窗起雾,我们可以先开启汽车内循环,关掉外循环,阻拦车窗外的体内湿气进到车里,随后开启空调不制冷,以减少车里环境湿度,并按具体情况开启前窗、后挡风玻璃除雾方式,与此同时将风力调至较大,温度调至最少,就可以迅速除雾。若发觉侧窗也起雾得话,则调节侧窗前的通风口,让其不必立即吹进侧窗的玻璃上就可以。汽车内外循环介绍:汽车循环风分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是阻隔污浊气体进入的,而外循环是为了补充新鲜空气用的。开车开启空调制冷或是暖风的时候,可以先打开内循环,快速让车内的温度变得温暖或是凉爽,但当温度稳定之后,要适当切换外循环换气。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1056

下雨天车内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汽车在下雨天行驶时,汽车空调最好就开外循环,并将空调吹风口往前挡风玻璃吹。开外循环后,就可以把车内人员呼出的蒸汽给排出车外,防止车内车外的温度差过大,而导致冷空气在车窗上凝结。如果开内循环,就很大可能会因为车内空气不流通,导致车窗玻璃上产生雾,影响驾驶者的视线,安全性大大降低。要注意的是在刚打开冷风或暖风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外循环,因为车内的温度要是长时间达不到设定值,就会增加发动机的负担,燃油消耗量也会变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减短发动机寿命。还有以下情况建议使用外循环:1、长时间使用内循环,又不方便打开车窗时,可以定期开启外循环,使车内进入新鲜空气;2、车内乘员较多的情况下,使用外循环,既可以保持空气清新,又可避免车内空气湿度过大导致车窗结雾。3、在高速行驶不方便开窗通风时,也建议车友们开启空调的外循环功能。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1004

车内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车内起雾开外循环模式,外循环模式以利于车内的潮湿空气朝车外流动,而长时间使用内循环模式会加速雾气形成。配备自动空调的车辆在除雾状态下,会自动选择外循环模式。在多尘路面(如隧道)或交通拥挤的道路上行驶时,可以短暂切换至内循环模式。外循环状态是利用风机将车外的空气抽吸到车内,也就是说车外与车内的气道是流通的,风扇打出的风来自车外,即使不开风机,车辆行驶中仍然有气流吸入到车内,补充车内的新鲜空气。冬天车外空气较为干燥,车内外空气的互通使得车内湿度降低,防止起雾。内循环状态是关闭了车内外的气流通道,不开风机就没有气流循环,开风机时吸入的气流也仅来自车内,形成车辆内部的气流循环。内循环主要是及时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进入车内,比如行使途中的烟雾、扬尘、异味等污染气体。汽车玻璃不起雾小妙招:1、喷防雾剂。车主在使用除雾剂时,只需要将其均匀喷在玻璃表面,然后用干毛巾擦拭干净即可。擦拭完之后,会在玻璃表面滞留一定的保护膜,改变水分子表面张力,使雾珠凝聚成大水珠,从而不遮挡视线。汽车其他玻璃也可适用,尤其是外后视镜上。2、洗洁精自制除雾剂。忘记买除雾剂,又想临时用,那么用洗洁精兑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按照1:6的比例将洗洁精和水配比,装在瓶子里,在出行前喷擦一遍,效果和外边买的除雾剂相当,只是持久性略差。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9966

汽车玻璃起雾吹玻璃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只要点击吹玻璃这个按钮,汽车的空调都会切换到外循环,因--f为只有在外循环时才能更好的消除水雾。外循环的意思就是,打开暖风后,鼓风机吹出来的风是从车外进来的,车内和车外的空气是一样。内循环,是从车内吹出来的,车内与车外是互不相通的,车内变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就像一个风扇在车内吹是一样的道理。在北方地区冬天,早上车内温度很低,打开内循环,可以让温度上升的快一些。等温度上来之后可以切换到外循环,能加一些新鲜的空气进来。温度没有上升之前,像东北地区,由于气温实在太低,不一会儿就在玻璃上形成一层霜雪,擦都擦不下来。有经验的司机,会用报废的银行卡之类的卡片,直接刮干净就行了。有的车上没有外循环的按钮,只有一个内循环按钮,当按内循环亮时,就是内循环。内循环灯不亮则是外循环状态。除雾的方法:雨雪天气时,不必借冷风或内循环除雾,只要提前配置好除雾水,喷在前挡风玻璃上即可。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9948

下雨天车内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可采用空调制冷再加上外循环去除前挡风玻璃上的雾气。以下是拓展内容:夏天采用制冷除雾方法:车主可先按一下A/C开关按键,然后打开前挡风玻璃除雾按键,并将温度调至最低,再调整一下风量,不一会儿前档风玻璃上的雾气即可消除。如果发现后挡风玻璃和外后视镜上也有雾时,则在进行前档风玻璃除雾时,将后风窗加热按键一并打开,同样也可以消除玻璃上的雾气;冬天采用暖风除雾方法:若汽车刚启动,则暂不启动空调,待发动机预热了几分钟,水温上来后,开始制暖,将风量调至最大,然后打开前窗除雾按键,几分钟雾气就消失了。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夏天玻璃外边起雾。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9787

车窗起雾是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车窗起雾在夏季的雨天是开启外循环和开启AC启动冷风除雾,这种方式是处理前窗起雾的快速方法,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即可将雾气迅速吹掉;如果是冬天可以打开空调热风(不开AC),并开启内循环,这种方式时间较慢,一般要十分钟才能将雾烘干,达到除雾效果。对于汽车内部雾气并不是很大情况下,可以将两侧的车窗打开一条缝,这样可以形成车内空气对流,让车内与车外的温度接近,雾气也就会散去,这种方法是日常行驶时经常使用的。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9346

车玻璃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需要开外循环按除雾键,开空调制冷(A/C)开关,温度调到最低,开外循环就可以除雾。车玻璃起雾开冷风或是暖风都可以,但暖风除雾的速度没有冷风快。最有效的是开冷风,可以把干燥的冷气直接吹到玻璃上,使水蒸气不能在玻璃上凝聚,达到除雾的目的。暖风除雾的方法和冷气除雾一样,但需要注意的是雨天不要使用暖风除雾,刚开始会加重雾气。汽车的玻璃起雾的原因:车内外有一定温差,如果车内外的温度不一样,温度低的一面表面水分的饱和蒸汽压低于周围环境的蒸汽压,水汽就会聚集到玻璃表面,以微小的水珠形式渗析出来形成雾气。车玻璃除雾的方法:空调制冷:利用空调制冷除湿功能,降低空气湿度的方法去除雾汽。当夏天特别是多人进入车内以后,没有及时开空调,人呼出的气体湿度较大,很快前风挡就会结雾。这时可打开空调向前风挡吹冷风,利用空调除湿功能,稍许即可除去前风挡上的雾汽。但是如果湿气过大,利用空调效果不明显时,可稍微打开一点车窗,使之快速降低驾驶室内的湿度。当然也可以和空调相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快些。空调暖风:利用降低温度差的方法去除结雾。冬季利用暖风往玻璃上吹热风,快速把前玻璃温度提高,降低车窗玻璃内外表面的温差,可及时防止前风挡玻璃的雾汽过重,但有一点说明,后面和侧面的玻璃温度升得慢,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去除全部的雾。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动空调,空调打开,有利于除湿;空调温度控制不要处于最冷位置,否则长时间除霜风挡玻璃外侧容易起雾。喷涂防雾剂等预防:将少许除雾剂喷于汽车玻璃窗上,再擦拭干净,即可除去玻璃窗上的污垢、斑痕。在擦亮玻璃的同时,在玻璃上形成一薄层透明的保护膜,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汽在玻璃上的凝结而形成的雾层,特别适用于寒冷的冬天。可以替代防雾剂还有洗洁精,肥皂水、甘油、酒精或盐水等待晾干后再用麂皮或柔软的干布擦净多余纤维,它能在几天之内保证车玻璃不会蒙上雾气。开窗对流:发现车内雾气不大的话,可以将两侧的车窗打开,这样车内外空气形成对流,温差也会减小,雾气就会慢慢消失。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开空调冷风是一样的。开窗对流的弊端非常明显,雨雪天气、高速路、雾气较大时都不可用。后挡风加热:大多数车基本上都有后风挡电加热功能,按键位置会有所不同,但功能都相同。打开风挡加热开关,只需一分钟左右后挡风的雾气就会消失。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9310

玻璃起雾时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汽车玻璃起雾时要开外循环。汽车内外循环通风的按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有两个按键的,一个是内循环,一个是外循环,还有一种是一个按钮的,按亮为内循环,再次按下去指示灯熄灭则为内循环。内循环主要是及时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进入车内。以下是关于车的内外循环的相关介绍:外循环工作原理是用风机把外面的空气弄到车内,把车内的空气通过风扇吹到车外,达到不开窗就能换气的作用。内循环的原理是让车内的空气流通,尤其是冬天开暖气和夏天开冷气的时候促进车内空气流通。夏天冷气是用压缩机工作,所以需要开启A\C空调键,然后开启空调,故夏天开空调的时候油耗比较大。在开启空调的时候,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这时前挡风玻璃就会起雾,这个时候要开启外循环才能达到除雾效果。冬天汽车的暖风是通过发动机在运转时候产生的热量来工作,发动机的散热是靠水箱来工作。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9294

前挡风玻璃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需要开外循环按除雾键,开空调制冷(A/C)开关,温度调到最低,开外循环就可以除雾。车玻璃起雾开冷风或是暖风都可以,但暖风除雾的速度没有冷风快。最有效的是开冷风,可以把干燥的冷气直接吹到玻璃上,使水蒸气不能在玻璃上凝聚,达到除雾的目的。暖风除雾的方法和冷气除雾一样,但需要注意的是雨天不要使用暖风除雾,刚开始会加重雾气。汽车的玻璃起雾的原因:车内外有一定温差,如果车内外的温度不一样,温度低的一面表面水分的饱和蒸汽压低于周围环境的蒸汽压,水汽就会聚集到玻璃表面,以微小的水珠形式渗析出来形成雾气。车玻璃除雾的方法:空调制冷:利用空调制冷除湿功能,降低空气湿度的方法去除雾汽。当夏天特别是多人进入车内以后,没有及时开空调,人呼出的气体湿度较大,很快前风挡就会结雾。这时可打开空调向前风挡吹冷风,利用空调除湿功能,稍许即可除去前风挡上的雾汽。但是如果湿气过大,利用空调效果不明显时,可稍微打开一点车窗,使之快速降低驾驶室内的湿度。当然也可以和空调相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快些。空调暖风:利用降低温度差的方法去除结雾。冬季利用暖风往玻璃上吹热风,快速把前玻璃温度提高,降低车窗玻璃内外表面的温差,可及时防止前风挡玻璃的雾汽过重,但有一点说明,后面和侧面的玻璃温度升得慢,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去除全部的雾。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动空调,空调打开,有利于除湿;空调温度控制不要处于最冷位置,否则长时间除霜风挡玻璃外侧容易起雾。喷涂防雾剂等预防:将少许除雾剂喷于汽车玻璃窗上,再擦拭干净,即可除去玻璃窗上的污垢、斑痕。在擦亮玻璃的同时,在玻璃上形成一薄层透明的保护膜,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汽在玻璃上的凝结而形成的雾层,特别适用于寒冷的冬天。可以替代防雾剂还有洗洁精,肥皂水、甘油、酒精或盐水等待晾干后再用麂皮或柔软的干布擦净多余纤维,它能在几天之内保证车玻璃不会蒙上雾气。开窗对流:发现车内雾气不大的话,可以将两侧的车窗打开,这样车内外空气形成对流,温差也会减小,雾气就会慢慢消失。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开空调冷风是一样的。开窗对流的弊端非常明显,雨雪天气、高速路、雾气较大时都不可用。后挡风加热:大多数车基本上都有后风挡电加热功能,按键位置会有所不同,但功能都相同。打开风挡加热开关,只需一分钟左右后挡风的雾气就会消失。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9101

雨天车窗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雨天车窗起雾应该开外循环。以下是关于汽车车窗的详细介绍:概况:车窗(car-window)是整个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满足车内采光、通风以及驾驶员视野的需要。车窗按玻璃安装位置不同,分为前、后风窗,侧窗和门窗。其他:车窗结构通常为曲面封闭式,在车身的车窗框与车窗玻璃之间,用橡胶密封条连接。密封条起密封和缓冲作用,以防止因车身受力使窗框变形时不致损坏风窗玻璃。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8539

夏天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夏天起雾需要开启的是外循环。汽车除雾的方法有以下2点:1、摇下车窗:让空气对流,适当摇下部分车窗,让车外的冷空气吹进车内,实现冷热空气对流,使车内外温差缩小,可以消除霜雾。如果气候特别寒冷,可以采取间歇开关车窗的办法;2、使用空调除雾系统:将“出风模式”调整到“除雾”,此模式主要是控制暖风向风档玻璃、主驾驶和副驾驶前窗靠近后视镜的出风口通风。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7886

下雨起雾时是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下雨起雾时是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夏天采用制冷除雾,车主可将空气循环模式调整为内循环,降低空气湿度。而如果是冬天采用暖风除雾,车主则可先将空气循环模式调整为外循环,减少车内外温度差,等待几分钟后,再切换成内循环模式。但如果遇到堵车、灰尘较大等特殊情况,则建议使用内循环模式。夏天采用制冷除雾方法。车主可先按一下A/C开关按键,然后打开前挡风玻璃除雾按键,并将温度调至最低,再调整一下风量,不一会儿前档风玻璃上的雾气即可消除。如果发现后挡风玻璃和外后视镜上也有雾时,则在进行前档风玻璃除雾时,将后风窗加热按键一并打开,同样也可以消除玻璃上的雾气;冬天采用暖风除雾方法。若汽车刚启动,则暂不启动空调,待发动机预热几分钟,水温升高后,开始制暖,将风量调至最大,然后打开前窗除雾按键,几分钟雾气就会消失。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夏天玻璃外边起雾。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7368

玻璃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需要开外循环按除雾键,开空调制冷(A/C)开关,温度调到最低,开外循环就可以除雾。车玻璃起雾开冷风或是暖风都可以,但暖风除雾的速度没有冷风快。最有效的是开冷风,可以把干燥的冷气直接吹到玻璃上,使水蒸气不能在玻璃上凝聚,达到除雾的目的。暖风除雾的方法和冷气除雾一样,但需要注意的是雨天不要使用暖风除雾,刚开始会加重雾气。汽车的玻璃起雾的原因:车内外有一定温差,如果车内外的温度不一样,温度低的一面表面水分的饱和蒸汽压低于周围环境的蒸汽压,水汽就会聚集到玻璃表面,以微小的水珠形式渗析出来形成雾气。车玻璃除雾的方法:空调制冷:利用空调制冷除湿功能,降低空气湿度的方法去除雾汽。当夏天特别是多人进入车内以后,没有及时开空调,人呼出的气体湿度较大,很快前风挡就会结雾。这时可打开空调向前风挡吹冷风,利用空调除湿功能,稍许即可除去前风挡上的雾汽。但是如果湿气过大,利用空调效果不明显时,可稍微打开一点车窗,使之快速降低驾驶室内的湿度。当然也可以和空调相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快些。空调暖风:利用降低温度差的方法去除结雾。冬季利用暖风往玻璃上吹热风,快速把前玻璃温度提高,降低车窗玻璃内外表面的温差,可及时防止前风挡玻璃的雾汽过重,但有一点说明,后面和侧面的玻璃温度升得慢,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去除全部的雾。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动空调,空调打开,有利于除湿;空调温度控制不要处于最冷位置,否则长时间除霜风挡玻璃外侧容易起雾。喷涂防雾剂等预防:将少许除雾剂喷于汽车玻璃窗上,再擦拭干净,即可除去玻璃窗上的污垢、斑痕。在擦亮玻璃的同时,在玻璃上形成一薄层透明的保护膜,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汽在玻璃上的凝结而形成的雾层,特别适用于寒冷的冬天。可以替代防雾剂还有洗洁精,肥皂水、甘油、酒精或盐水等待晾干后再用麂皮或柔软的干布擦净多余纤维,它能在几天之内保证车玻璃不会蒙上雾气。开窗对流:发现车内雾气不大的话,可以将两侧的车窗打开,这样车内外空气形成对流,温差也会减小,雾气就会慢慢消失。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开空调冷风是一样的。开窗对流的弊端非常明显,雨雪天气、高速路、雾气较大时都不可用。后挡风加热:大多数车基本上都有后风挡电加热功能,按键位置会有所不同,但功能都相同。打开风挡加热开关,只需一分钟左右后挡风的雾气就会消失。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6061

车窗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车窗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需要根据季节决定:1、夏季的雨天开启外循环和开启AC启动冷风除雾,其是快速处理前窗起雾的方法,大约十几秒即可将雾气迅速吹掉;2、冬天可以打开空调热风(不开AC)并开启内循环,这种方式时间较慢,一般十分钟左右才能将雾烘干,达到除雾效果。汽车空调内循环是指空调系统关闭与车外空气的流通只能用汽车室内的空气来回循环;外循环是指汽车空调系统打开与车外空气流通吸取汽车室外的空气来循环。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8:55 阅读:5226

车玻璃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外循环。开启外循环的话,是可以将汽车外部的空气吸进汽车内部,这样子可以减少汽车内外的温差,可以起到消除车玻璃雾气的作用,因为雾气就是车内外有温差造成的,所以车内外温差一致就不会有雾气了。目前汽车都是包括内循环和外循环这两种循环模式的,两者的工作原理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内循环模式的话就是讲汽车内部的空气吸入空调压缩机,经过压缩后重新吹向车内,一般在外部空气差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内循环,否则内循环无法促进车内的空气流动。外循环就是讲汽车外部空气吸进空调压缩机,压缩后再吹向车内。
发布时间:2022-01-29 11:51:09 阅读:4664

车窗外起雾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打开内循环开窗通风,使车内外空间对流就可以缓解玻璃起雾的现象:1、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多出些于春季二至四月间。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2、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3、而气温在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1-04-27 11:16:03 阅读:224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