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为阿维塔科技有限公司。显然,这就是长安汽车在去年11月宣布的,要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创建的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按照规划,三方将携手打造一个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
虽然我们从企查查上得知,阿维塔科技的股权结构目前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两大股东依然是长安和蔚来,没有看到宁德时代的身影。但是结合此前通过全资子公司入股爱驰汽车的举动来看,宁德时代从幕后走向前台的意图已逐渐显露出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加速变革,或许宁德时代已不满足于一个单纯的电池供应商。
政策的利好以及市场初期的红利,成就了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地位。2020年“疯狂”的不只有特斯拉和“蔚小理”,宁德时代股价同样一路飙升,全年翻了3.5倍。在今年年初,宁德时代的市值最高时已逼近9800亿元,在深交所的上市企业中,仅次于五粮液。然而,在这个庞然大物的身躯之下,也并不是没有隐忧。
不久前,宁德时代公布了2020年的财报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8亿元,同比攀升22.43%。虽然两项指标依旧是增长的,但是对比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实际上宁德时代在去年放缓了增长的脚步。
一直以来,作为宁德时代的核心业务,动力电池的营收占比始终维持在80%以上。2015年至2020年,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营收从50亿增长至394亿,但是公司近6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是38.64%、43.7%、36.3%、32.8%、29.1%、27.8%,可谓是增收不增利。
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补贴的退坡,电动车的价格不断下探,主机厂只能将成本压力向上游供应商转移。同时,宁德时代自身的研发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市场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宁德时代也无法像此前一样,继续安步当车了。
宁德时代之所能够成长为一个市值逼近万亿的巨无霸,就是因为此前几乎所有要造电动车的主机厂都绕不开宁德时代,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有数据显示,2019年的时候,宁德时代在国内的客户(主机厂)多达120家,除了北汽、上汽、吉利等自主车企之外,还有蔚来、理想、小鹏等新造车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大众这样的跨国车企。
哪怕是放眼全球市场,根据韩国新能源分析机构SNE的统计数据,宁德时代也已经连续4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2017-2020年的全球市占率分别为18%、23%、28%和25%。不过,如果我们只看2020年的话,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17%的情况下,宁德时代的装机量与2019年相比仅增长了2%,而LG新能源、三星SDI、韩国SKI的装机量则分别增长了150%、81%、284%。对于宁德时代而言,2%的增速显然无法支撑其预期的发展速度。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的客户们已经开始另觅出路。例如,大众不但投资了国轩高科,还在今年3月份的电池日上宣布,至2030年前在欧洲建设6座总年产能达240GWh的超级电池工厂;去年7月,梅赛德斯-奔驰斥资9亿入股孚能科技,而后者也顺理成章成为前者的核心供应商;两天前,吉利与孚能科技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共建动力电池工厂;马斯克在去年9月份的电池日上表示,特斯拉计划到2022年自产100GWh动力电池,2030年达到3TWh。近期,外界还传出特斯拉将与亿纬锂能合作。
无论是自建动力电池工厂,还是投资其他动力电池企业,对于主机厂而言都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或许,这背后存在对话语权的争夺,但是摆脱单一供应商的局面,也确实符合主机厂的利益。所以就长期来看,主机厂自己生产动力电池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取消,使得日本和韩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大举进攻中国市场,也让宁德时代陷入了到底是该攻城还是守城的两难境地。
比亚迪刀片电池
虽然宁德时代依旧是国内乃至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老大,但是其优势在逐渐缩小,甚至已无法匹配资本市场的预期。目前,宁德时代的市值已经跌至8800亿元,破万亿之说恐怕要再等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宁德时代从幕后走向台前的心情,相比以往要更加迫切。因为这样便可以摆脱一条腿走路的局面,形成“电池+整车”两条线路。
随着华为、百度、小米等科技企业的入局,汽车市场又掀起了一波造车浪潮,势必会进一步加速整个行业的变革。可以想象,传统车企在实现转型之后,和供应商之间的分界线将变得更加模糊,主机厂完全变成代工厂,由供应商掌握主动,也不是没有可能。近一年以来,宁德时代先后投资了多个上游企业,这样做不但可以探索降本的空间,还可以实现全产业链的布局,同时也能够为上游供应链提供信心。那么在我个人看来,宁德时代向整车领域布局,也是在给自己增添信心。
发表我的评论